top of page
作家相片文化創意產業學會 臺灣

默然佇立四十餘年 總歸點亮舊城街角

擁有獨特拱窗立面、以特製馬賽克拼貼磁磚打造的典雅灰白色外牆,安靜佇立在中山路上的76號街屋,在經過40餘年歲月,風采依舊。該棟建築為王俊雄建築師在任職於三久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時的作品,約於67年1月下旬落成,耗資137萬多元。


由一樓視角抬頭向上望去,會誤以為是五層樓建築,然而實際上有六層樓高,頂部內縮的設計在當時的舊城區是相當普遍的手法,如附近知名的藍天大飯店也有相同的設計概念。76號街屋以拱窗作為立面裝飾,大氣且不落俗套,重複出現的拱窗因爲大小變化而跳脫出單調的既定印象,二樓窗戶為五面拱型窗,三、四樓則是一層十面拱型窗,五樓稍微退縮,視覺上拱窗又再更縮小了一些。


根據研究顯示,日治時期旅日藝術家顏水龍教授(1903年6月5日-1997年9月24日)也參與了中山路76號街屋建築設計,這樣的說法從附近的端容眼科或許能窺知一二,端容眼科由顏水龍先生與楊貽炳建築師所設計,而端容眼科的建築立面所使用的特製馬賽克面磚,與中山路76號街屋相同。



如此典雅、氣質不凡的街屋,卻從未向世人展現它的風貌,然而在有隅空間規劃所因緣際會租下整棟建築物後,悄悄產生新的變化。


在共同工作空間成長、茁壯的有隅,各司其職的四人團隊,將客戶理想中的空間樣貌一一勾勒出來,讓人得以在空間中舒適地展開,工作、生活、休養生息。以相同的概念,希望能讓同仁有舒適的工作空間,也讓空間成為企業品牌的最佳代言,提供來訪的客戶、廠商鮮明的企業印象,沒有停下腳步尋找新落腳處的有隅,與這棟安靜待在中山路上的老街屋相遇了。感嘆街屋在落成40年後依舊保有完好的外觀屋況、醉心於早年建築特殊的拱型窗立面、樑柱結構以及重本的室內建材,在探索老屋的同時,想像著未來在舊城能與鄰里、夥伴產生多少新的關係與連結。



六層樓的建築,帶著對建築老前輩的敬意與尊重,保存良好的外牆僅進行了修補破損與防水工程,側邊為主要人員進出口,以不破壞牆體的方式,施作框景門面,左手側則規劃設計了各樓層的指標,一群因欣賞中山路76號街屋而被吸引相聚的夥伴們,從此塵埃落定,成為舊城新鄰居。



有隅空間規劃所主要在二樓,三樓則是來到舊城後打造的新品牌–島隅共同工作所,有感於過去在共同工作空間萌芽,深知共同工作空間的優點與彈性,並了解其在不同職涯階段和公司發展所代表的意義,有隅轉換過去的經驗,如今成為「島隅」的島主,歡迎所有環抱夢想前行的人們登島,在溫馨、精緻且設備齊全的舒適空間,一展長才。


一樓是來自彰化的質感咖啡品牌「富吉咖啡Fuji Café」,睽違40餘年,76號街屋終於能敞開大門,邀請在外探頭已久、想一窺老屋風貌的人們入內,找一個位置將自己安放,汲取入室的光,啜飲一杯好咖啡;四樓與五樓分別由「工人的店 Worker Shop」建築材料銷售平台團隊及「喫茶senmi」全預約制甜點工作室入住,他們的目光將透過街屋獨特的拱型窗向外望,重新認識舊城,再次轉譯舊城。



中區曾經繁華,也沒落一時,昔人已矣,而新的入城者接續為舊城帶來新的風景,在一如平常的舊城夜晚,76號街屋被暖黃的燈光點亮,點亮了獨有的拱型窗框,也點亮了中山路40年來安靜的街角,向右銜接,是舊城老屋活化的先驅者–日出集團修復的「第四信用合作社」,穿過小巷,是如今飄香的百年建築「全安堂」,燈光烘托建築物的造型與特色,也串連起周圍重獲新生的老屋,再生的中山路76街屋,讓此處成為中區最優雅浪漫的景致之一。



88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